北街房顶的蔬菜丰收了。呵呵,用自己业余种的菜来搞个行为艺术。我和老婆用刚刚采摘回来的蔬菜摆了“丰收”两个字。

我们是从贫困农村逃到相对富裕城市里来的,我们在这里挣得多一点的钱,却要呼吸含有更多汽车尾气和灰尘的空气,吃那些饱含化肥、农药的蔬菜,喝从遥远的上游经过多次污染并净化的水。所以这城市的富裕、体面的生活是需要更多的代价。
其实,当农民也能年入100万元。我有个姓李农民朋友在郫县唐昌发展蔬菜,规模就100亩左右,但他年收入上百万也是轻松的事情。李今年才42岁,他却算得个农业专家,曾有一个公司给他月薪2万5千元去做技术指导,他没有去。如果我们的农民都像他这样的,那么我们广大而贫困的农村也会转变成发达、高生产力企业的中心,而不是那些“386199”老弱病残在农村打主力了。
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华盛顿国防大学的一个下属部门——技术与国家安全政策中心在一份不引人注意但是却发人深思的文件中憧憬了这样一个世界:“农田将和油田产生同样重要的意义。”
是啊,“石油时代的终结”不远了,“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将唱主角,也许今后我们居住的城市还不如老家巴中原始森林更有价值。美国的军事力量可能会从沙漠石油国家转移到含有丰富植物的热带雨林国家。
也许,再过二十多年,我们也该退休了,这应该是我们逃离城市的最后时间。能够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回归田园,重新开始,这个时候,以农业、生物为基础的经济开始走上前台。城市里的农民工,应该大多回到了家乡的农村,人口的流动不会像现在这么厉害。
水资源、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又一课,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技术的更新上。其实农民也有绝好的机遇,那就是互联网。如果每个农民都有一台电脑,我想中国的农村一定比城市富裕。
印度有个“最聪明的农艺师”沙桑克·乔西,他种了两亩大豆,他利用网络给农民提供价格信息。在“外包”十分发达的印度,他还为一个企业服务,他家也成了当地的“电子聚会点”,农民在他家里来谈论农业生产和价格信息,他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印度烟草公司(ITC),他就可以得到公司给他的佣金。
秋天快到了,丰收在望。我想农村的未来并不比城市差。农民有土地,自己做地主;农民是劳动者,自己挣工资;农民有资本,自己赚利润。按亚当·斯密的观点,商品的价格包括资本利润、工人工资和土地地租三个部分,这三种收入都归农民所得了,为什么我们的农民还不富裕。
也许与农产品的价格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绿豆20元一公斤,大蒜20元一公斤的时候,农民本应该赚到钱了,为何还是赚不到钱,这就是需要仔细研究了。
在上篇博文中,我写道要
尊重伟大的农业规律。看来,只有尊重农业规律的人,懂得播种、勤于管理的人,才会体验到“丰收”的喜悦的。
留下种子,适时播种,强化管理,然后,就守望丰收了。
评论